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經大全 > 心經 >

心經

《心經》可以指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佛經中字數最少的一部經典著作,因其字數最少、含義最深、傳奇最多、影響最大,所以古往今來無數藝術家都傾注極大精力和虔誠之心,把《心經》創(chuàng)作成為異彩紛呈的藝術品。自由自在的菩薩用般若智慧言傳身教眾生,依靠自心的心靈智慧,從煩惱生死的這一邊到..[詳情]

《心經》的大智慧(二十一)

  我們繼續(xù)講“心”的內涵。前面講了真如心的“體”,下面講真如心的“用”。

  真心就是我們現前一念的靈知,具足一切智慧德相,真心圓明寂照,如大圓鏡能現一切相,雖然寂然不動卻感而遂通,隨緣應物,自在無礙。

(三)真如心的“用”

  真心是現前一念靈靈不昧的靈覺、靈知。我們每個人、三藏十二部經、山河大地,宇宙世界,所有的萬事萬物,都沒有離開現前一念靈知。假如是草木、石頭,跟它們講這些道理是沒有意義,那是對牛彈琴。我們現前一念靈知,具足一切智慧德相,一切境界都是我們靈靈不昧的心顯現的。

  當你徹底地破除了無明障礙,你一定知道萬法的共相,還有它的差別相。佛說,三千大千世界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時某分某秒同時下多少滴雨水,他都了解得清清楚楚。

 。ň幷咦ⅲ菏裁唇腥Т笄澜?此為古代印度人之宇宙觀!堕L阿含經》卷十八謂︰一小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須彌山王、四千天下、四千大天下、四千海水、四千大海、四千龍、四千大龍、四千金翅鳥、四千大金翅鳥、四千惡道、四千大惡道、四千王、四千大王、七千大樹、八千大泥、十千大山、千閻羅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千焰摩天、千兜率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

  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一中千世界有百萬日月、百萬須彌山、百萬四天下、百萬六欲天、百萬初禪天和千個二禪天。中千世界一千個,稱為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中有百億日月、百億須彌山、百億四天下、百億六欲天、百億初禪天、百億二禪天及一千個三禪天。據經典所述,此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所化之土,故又稱一佛國。

  上述由小千、中千輾轉集成的大千世界,謂之‘三千世界’,或‘三千大千世界’。是單指由小、中、大三個‘千世界’而言,并不是指三千個大千世界。)

  佛為什么知道三千大千世界的事情?原因是什么?因為所有宇宙世界都是我們(佛)的真心顯現的,就像所有東西都在鏡子里面顯現一樣。所以,我們的心具足一切智慧德相,不僅明白一切法的共相(總相),也明白一切法的別相。共相就是空性,別相就是各個的差別相,如這只螞蟻長得比較小,那只螞蟻斷一條胳膊或斷一條腿;這個人是這種相貌,那個人又長得不一樣。這些都是我們的心顯現的。佛知道世間所有的因緣,因為所有的因緣現象都是我們的真心顯現的。所以,成佛只要徹底明心見性,消除一切障礙,具足一切功德,一定恢復原來的功德智慧德相。

  猶如太陽被烏云遮蓋而不得見,顯現出來的是黑暗的這一面,但不是沒有光明,太陽還是存在的。每個人的真心,被五蘊煩惱種種障礙,所以不得顯現。每個人都有真心,但是被執(zhí)著煩惱妄心迷惑了,真心不得顯露,沒有起妙用。所以當我們去除了所有的障礙,我們本性智慧就會顯露出來。這個本性智慧一切眾生都本來具足的。比如說螞蟻,它也有如來智慧德相,但是它被障礙住了。隨著修行的進步,烏云慢慢驅散,光慢慢地透露,學佛的過程心里就越來越清凈、越來越光明。

  清凈、光明是通過修行顯現出來的,其實我們的本性跟佛是一樣的。每個眾生,我們要平等對待,因為佛性平等。我們不能殺害螞蟻,螞蚊也有佛性,它跟佛一樣都具足光明智慧德相,只是它現在迷了不得受用而已!華嚴經》里面講,“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凡夫的心跟佛的心,是一樣的。我們的真心確確實實跟佛一樣,圓明寂照如大圓鏡。整個宇宙時空里產生的一切現象在大圓鏡里顯現,所有的一切影相,一切的萬法,都是大圓鏡里面顯現的相。但這些相不真實,是妄相。《金剛經》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因為這些相都是我們真心里面顯現出來的,是沒有實體的。為什么顯現出來的相是假的?因為離開了我們的大圓鏡(真心),相就不存在了,所有宇宙萬法都不存在。離開了這個心,無一法可得。大圓鏡顯現虛空、世界宇宙,所以我們的心遍滿虛空法界。有人以為自己身體里有心,外面沒有心,其實我們的心都是一樣的,都是大圓鏡,不要人為分別。人為分別執(zhí)著就是凡夫。為什么?心隨境轉了。這個心本來圓滿遍及虛空法界而沒有差別,非要分別執(zhí)著那就是妄心了。

  這個真心是圓滿的、光明的、清凈的,能夠現一切的相。雖然現一切的相,但是它寂然不動。就像電影屏幕一樣,你(指影像)來了它在顯現,你離開了它還是在顯現。不管你來去,它都如如不動,寂然不動。這個心沒有形、沒有相,卻可以顯一切的相。什么字都可以顯,鮮花牛糞可以顯,好人壞人可以顯,地獄可以顯,牛頭馬面可以顯。真心就是這樣清凈、寂然不動。一般人看到牛頭馬面,心隨境轉,嚇得要死。沒看到自己有不動的、清凈的心。雖然心是寂然不動,但感而遂通,隨緣應物:中國人來,現中國人的相;外國人來,現外國人的相。隨著外界的因緣顯現不同的相,但來不拒,去不留。真心就是這般自在無礙,隨緣應物,不垢不凈,不受污染。

  這個是真心的起用。

原標題:傳承-明向法師:《心經》的大智慧(二十一)

文章轉自微信公眾號:禪宗文化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