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梵語:Saddharma Pu??arīka Sūtra),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馀字,收錄於《大正藏》第9冊,經號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ndari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詳情]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星云大師: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法華經》譯者鳩摩羅什大師,是中國四大譯經師之一(另三位為梁朝真諦、唐朝玄奘、唐朝不空或義凈),對中國佛教的貢獻及影響力甚大。

  大師是西域龜茲人,自幼聰敏非凡,七歲即隨母親出家,至印度求學,因其貫通大小乘,解經說法無礙,聲譽傳遍印度,返國后任國師。前秦苻堅派遣大將呂光,恭迎鳩摩羅什至中國,因苻堅敗亡,呂光自立為王,鳩摩羅什因此留居涼州(今武威)達十七年。后秦姚興打敗呂光后,他才得以在東晉隆安五年(四0一)抵達長安。

  姚興任命鳩摩羅什為國師,并支持他開展譯經大業(yè);所譯之經有七十四部、三八四卷。其譯場人數,有三千馀人之說。羅什門下入室弟子,有四圣、八俊、十哲之稱。

  鳩摩羅什譯出的重要佛典極多,其中如:《阿彌陀經》成為凈土宗念佛法門信仰根據;《彌勒佛經》是嚮往彌勒凈土信仰者依靠的思想中心;《梵網經》的譯出,讓中國得以傳授大乘菩薩戒;《法華經》為開創(chuàng)天臺宗的依據。此外,還有《中論》、《百論》、《十二門論》為三論宗重要典籍;《成實論》為成實宗的要典;《般若經》的譯出,發(fā)揮般若性空思想。對中國佛教史上有重大的影響。

  鳩摩羅什的譯文簡潔流暢,所譯出的大都屬于大乘佛教時期經典,讓菩薩乘的思想傳入中國,又其譯經傳教事業(yè),促進了中印文化的交流,為佛教豎起新的里程碑。

摘自:星云大師《法華經大意》

相關閱讀:法華經概說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