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br id="x991w"></nobr>

          妙法蓮華經(jīng)

          《妙法蓮華經(jīng)》,簡稱《法華經(jīng)》,(梵語:Saddharma Pu??arīka Sūtra),後秦鳩摩羅什譯,七卷二十八品,六萬九千馀字,收錄於《大正藏》第9冊,經(jīng)號262。梵文Saddharma,中文意為「妙法」。Pundarika 意譯為「白蓮花」,以蓮花(蓮華)為喻...[詳情]

          《妙法蓮華經(jīng)》講解內(nèi)容(18)

            妙法蓮華經(jīng)卷第二

            妙法蓮華經(jīng)譬喻品第三

            法華經(jīng)有很多故事很多比喻,這里是第一個開始,這里是給舍利弗授記(法華經(jīng)有三品授記,第六品、第八品、第九品),這意思很深,也就是給我們一切眾生授記,經(jīng)典上講,一切眾生本來就是佛,大家記住,這個授記是給我們的心授記,不是身體,身體是生滅法,其實(shí)再講透徹一點(diǎn),佛不給我們授記,我們也是佛,這個道理很深。舍利弗來世,成佛普智尊,號名曰華光,當(dāng)度無量眾,供養(yǎng)無數(shù)佛,具足菩薩行,十力等功德,證于無上道。

            我們四弘誓愿里面最后講,“佛道無上誓愿成”,再落實(shí)第一愿叫“眾生無邊誓愿度”,只有成了佛才能究竟圓滿,因?yàn)槿绻麤]有成佛,度眾生的能力是不夠的,好像我們講“下濟(jì)三途苦”,人道只能幫三(惡)道,人道上面還有,六道上面還有四圣法界,只有成了佛,才能幫助虛空法界法界一切眾生。

            過無量劫已,劫名大寶嚴(yán),世界名離垢,清凈無瑕穢。

            每一尊佛,他度眾生的環(huán)境是不同的,這也和他的愿有關(guān),像阿彌陀佛是在清凈世界度眾生,本師釋迦牟尼佛是在五濁惡世度眾生。環(huán)境不同,對佛來講沒有分別,度眾生的緣不同,發(fā)的愿不同。我們來看舍利弗成佛的環(huán)境是什么樣的:

            以琉璃為地,金繩界其道,七寶雜色樹,常有華果實(shí),彼國諸菩薩,志念常堅(jiān)固。

            這是告訴我們,舍利弗成佛的時候,那邊的菩薩“志念常堅(jiān)固”。往生西方世界,也是志念常堅(jiān)固,成佛的心很堅(jiān)固。菩薩只有一個“精進(jìn)”,菩薩善根就是一個,精進(jìn),什么是精進(jìn),精進(jìn)成佛,反過來說,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我們的志念就不堅(jiān)固,我們叫志念常退轉(zhuǎn)。儒家大德講,“三日不讀圣賢書,面目全非”,所以古大德講,“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妖魔鬼怪各種各樣的誘惑,我們六根接觸六塵,誘惑都是讓我們退轉(zhuǎn)、退心,遇到一點(diǎn)事情,眾生沒有是非善惡、邪正的判斷能力,不知道哪個重要,哪個次要,經(jīng)典上講,沒有智慧選擇,抓不到重點(diǎn)。西方極樂世界為什么能夠不退成佛,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這種環(huán)境,能幫助我們志念常堅(jiān)固、成佛。就像慧能大師到寺院道場,五祖問他,你來寺院做什么,就是一句話:我來做佛。我們到寺院是做什么,就是求一些世間的東西,世間的富貴,我們學(xué)佛要得到什么,要得到佛的富貴,人間的富貴和佛的富貴差很遠(yuǎn)。

            神通波羅蜜,皆已悉具足,于無數(shù)佛所,善學(xué)菩薩道,如是等大士,華光佛所化,佛為王子時,棄國舍世榮。

            佛放棄國位、舍掉世間榮華寶貴為什么,世間富貴不是真實(shí)的,是過眼云煙,告訴我們求無上的真理。

            于最末后身,出家成佛道,華光佛住世,壽十二小劫,其國人民眾,壽命八小劫。佛滅度之后,正法住于世,三十二小劫。

            每尊佛都有正法、像法、末法(時期)。

            廣度諸眾生,正法滅盡已,像法三十二,舍利廣流布,天人普供養(yǎng),華光佛所為,其事皆如是,其兩足圣尊,最勝無倫匹,彼即是汝身,宜應(yīng)自欣慶。爾時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yōu)婆塞、優(yōu)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大眾見舍利旨于佛前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心大歡喜;

            因?yàn)?a href="/remen/dizi.html" class="keylink" target="_blank">弟子跟佛跟了幾十年,在這個時候佛都給我們授記,其實(shí)這個意思很深,佛給身邊弟子授記,給有學(xué)、無學(xué)授記,其實(shí)不在身邊的也會授記,我們學(xué)到《法華經(jīng)》都是授記,學(xué)佛是顯現(xiàn)我們眾生的佛性。

            踴躍無量,各各脫身,所著上衣,以供養(yǎng)佛,釋提桓因,梵天王等,與無數(shù)天子亦以天妙衣,天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等,供養(yǎng)于佛,所散天衣住虛空中,而自回轉(zhuǎn),諸天會樂,百千萬種,于虛空中,一時俱作,雨眾天華,而作是言,佛昔于波羅奈初轉(zhuǎn)*輪,今乃復(fù)轉(zhuǎn)無上最大*輪,爾時諸天子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昔于波羅奈,轉(zhuǎn)四諦*輪,分別說諸法,五眾之生滅

            這個五眾就是告訴我們,世間是生滅法。

            今復(fù)轉(zhuǎn)最妙

            這個最妙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告訴我們有一個真心存在,有一個不生不滅,讓我們求證,這就是我們的法身,法身沒有動過。無上大*輪,是法甚深奧,少有能信者

            為什么講深奧,就是我們眾生迷的太深了,很難回頭。少有能信者,佛在《法華經(jīng)》把真相說出來,真正能信的并不多,《華嚴(yán)經(jīng)》講:“信為道源功德母,能長一切諸善根”。信為能入,智為能度,到達(dá)彼岸到靠智慧,要靠波羅蜜,但是要信才能入門,這個信要深信。我等從昔來,數(shù)聞世尊說,未曾聞如是,深妙之上法,世尊說是法,我等皆隨喜

            普賢菩薩十大愿王之一:隨喜功德。

            大智舍利弗,今得受尊記,我等亦如是,必當(dāng)?shù)米鞣?/p>

            一切都是這樣,眾生都能成佛,但是要快快成佛,我們平時回向的時候都說,“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這一生是最后一生,最后一生做凡夫生,最后一生業(yè)報身。

            于一切世間,最尊無有上,佛道叵思議,方便隨宜說,我所有福業(yè),今世若過世,及見佛功德,盡回向佛道

            普賢菩薩十大愿王有一個“普皆回向”,這個普皆回向不但(回向)自己成佛,回向眾生通通快快成佛。

            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無復(fù)疑悔,親于佛前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是諸千二百心自在者,昔住學(xué)地,佛常教化言我法能離生老病死,究竟涅槃

            所以佛法才能離生老病死,世間法是避免不了生老病死。

            是學(xué)無學(xué)人亦各自以離我見及有無見等,謂得涅槃,而今于世尊前聞所未聞,皆墮疑惑,善哉,世尊愿為四眾說其因緣。

            就是說弟子問佛陀,這樣的大法以前怎么沒有聽過。以前講的和現(xiàn)在講的是怎么回事,以前講的是方便說。為什么要方便說

            爾時佛告舍利弗,我先不言

            開始沒有把這個真相最殊勝的講出來,

            諸佛世尊以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方便說法

            都是方便說法,經(jīng)文前面一句話:“眾生處處著,引之令得出”。佛講方便我們就抓住方便,以為這個方便是究竟、是真實(shí),其實(shí)通過這個方便達(dá)到真實(shí),楞嚴(yán)經(jīng)講:“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當(dāng)應(yīng)看月”。禪宗也有個“指月錄”,但是我們眾生不解如來真實(shí)義,沒有看到月亮只抓到手指。

            皆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是諸所說,皆為化菩薩故,舍利弗,今當(dāng)復(fù)以譬喻,更名此義,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

            楞嚴(yán)經(jīng)也有一樣的經(jīng)文:“諸有智者,以譬喻得解”。佛說的很多都是方便說,通過譬喻達(dá)到真實(shí),“佛法無人說,雖智莫能解”,意在言外,難就難在意在言外,但又不能離開文字、又不能執(zhí)著文字,馬鳴菩薩講“離文字相、離言說相”,我們要開悟,要借文字、借言說,但是真正到最后,也要放下文字、放下言說,《法華經(jīng)》講,我們苦在處處著,著文字著言說,這是習(xí)氣。下面是《法華經(jīng)》一個重要的比喻。

            火宅喻:

            舍利弗,若國邑聚落,有大長者,其年衰邁,財富無量,多有田宅及諸僮仆,其家廣大,唯有一門,一百、二百、乃至五百人、

            家里很大只有一門,其實(shí)這里是表法,一至五百是代表六道眾生

            止住其中,堂閣朽故墻壁隤落柱根腐敗,梁棟傾危,周匝俱時,欻然火起,焚燒舍宅,這是指舊宅起火

            長者諸子,若十二十,或至三十,在此宅中,

            六道眾生在里面,三界起火。

            長者見是大火從四面起,即大驚怖

            這個表法就是慈悲,因?yàn)槠鸹?有生命安全,這里講我們的法身慧命墮落。

            而作是念,我雖能于此所燒之門安隱得出,

            他沒有問題可以出去,火對長者沒有問題。

          精彩推薦
          推薦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