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華人佛教 > 佛骨舍利 > 舍利子 >

舍利子是什么東西

\

  舍利子是什么東西?

  我這么認為:普通人絕對不會有的什么結石鈣化統(tǒng)統(tǒng)都可以在高溫的火化爐里被燒化的。只有有修證圣人才會有。他們心的力量很強大,才會有舍利子。

  佛經(jīng)上說:

  舍利是指 高僧 火化后的遺物,分很多種,其中骨頭舍利,是色白;發(fā)舍利,是色黑;肉舍利,是色赤。

  “舍利”是梵語,譯為靈骨,源自梵文Sarira,又譯實利、設利羅、室利羅等。意譯體、身、身骨、遺骨。相傳釋迦牟尼佛涅盤后,經(jīng)火化出現(xiàn)了許多堅硬如石的物質,佛教徒稱其為舍利。

  舍利是一種結晶體,堅固如鋼,金光閃閃,形態(tài)各異,色彩繽紛。舍利的形態(tài)有珠形、花形、塊形、牙齒形等,顏色有黑、白、紅、銀、藍等,故稱為“五色舍利”。據(jù)說,白色的是骨舍利,黑色的是發(fā)舍利,紅色的是血肉舍利。”

  也有人說舍利子是高僧們體內的結石所形成,可是結石的化學成分是鈣質或金屬鹽沉積,易碎,這些物質在高溫下都會變成粉末狀的的氧化物。可見“舍利”不是簡單的碳酸鈣(CaCO3)。我個人認為舍利子應該是一種人體身上的礦物質所形成的堅硬物質,或者稱其為鰲合物。在經(jīng)過大火燒烤之后,殘留下來的東西。而為何有些舍利子會有顏色或圖樣,或許與燒窯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窯變的道理一樣,與身體內的化學成分含量以及溫度濕度等條件有關。

  而一般來說,身體的體質越是堿性體質,體內的礦物質含量越高,骨質密度越好,經(jīng)過火化之后不會成為灰燼而會形成堅硬的殘留物質,也就是所謂的舍利子。

  確切說:舍利子是僧人圓寂火化后其骨灰中出現(xiàn)的顆粒狀的結晶。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