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 十、容忍和寬恕
四下 十 容忍和寬恕
長生童子的父親,是印度喬薩羅國的國王,叫做長壽王,他給波羅奈國的梵豫王抓去殺頭時,長生雜在人群中去看他,他恐怕兒子將來會替他報仇,就仰天長嘆說:
“不要替我報仇,以怨報怨,怨不能止。”
長生知道父親的意思,便含淚離去。
梵豫王占領了喬薩羅國,殺死了長壽王以后,為了要斬草除根,下令抓長生童子,可是找了好久找不到。
后來,長生改名換姓,在梵豫王的宮里做侍衛(wèi)。
有一天,梵豫王和長生去打獵,在深山里,兩個人迷了路,梵豫王跑得疲倦了,把身上的長劍除下,交給長生,就在長生的膝上睡去。
長生拔出劍來,很想把梵豫王殺死,但他想起父親吩咐的話,覺得冤冤相報,沒有了期,又把長劍收起來。
就在這時,梵豫王醒了,他對長生說:“可怕! 可怕! 我在睡夢中,看到長生童子來報仇,他要砍我的頭啊! ”
長生說:“大王! 不要怕,我就是長生童子;老實告訴你:當你睡著時,我本來是想報仇的,但是記起我父親吩咐的話,我又把劍收起來。”
“你父親吩咐什么話? ”梵豫王急著問。
“我父親說:不要替我報仇,以怨報怨,怨不能止。”長生答。
梵豫王聽了,萬分懊悔! 回去把喬薩羅國交還給長生童子;從此,兩國敦睦邦交,互相親善。
長生童子的行為,是值得贊美的! 容忍和寬恕,是佛陀的精神,我們應該學習。只有這樣,人類世界才能和平相處,人生社會才有幸福快樂。
問題:
1.長壽王將要死時,怎樣吩咐兒子長生童子?
2.長生跟梵豫王去打獵,梵豫王睡在長生的膝上時,長生怎樣?
3.當長生想要殺梵豫王時,梵豫王發(fā)一個夢,醒來對長生怎樣說?
4.梵豫王知道長生遵從父親吩咐的話,不殺他后怎樣?
5.從此,印度喬薩羅國跟波羅奈國的邦交怎樣?
6.長生童子的行為怎樣?
7.這則故事,教導我們要學習什么精神?
8.要有容忍和寬恕的精神,人類世界人生社會才怎樣?
- 上一篇:四下 十一、止惡行善
- 下一篇:四下 九、嘉麗提婆的自新
- 第一課、佛
- 第一課、佛的意義
- 第一篇 法身、報身、應身
- 第一冊、自序
- 三十七道品 序文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一節(jié) 何謂佛
- 第一課、佛教的真理
- 第二課、如來十號
- 第二課、釋迦牟尼佛 (一)
- 圣典篇 大念處經
- 大架構篇 二、五根、五力
- 第三課、佛身
- 第一課、律宗(一)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二節(jié) 釋迎牟尼佛
- 第九課、中國四大名山 (一)
- 第一課、修觀對治淫欲
- 第一、二、三課、綜合指要
- 十三、懺法
- 1:佛學是怎么一回事?
- 第四課、藥師佛
- 編者序言 作者序言
- 練習1 有意識的呼吸 一 正念觀身
- 第三課、釋迦牟尼佛(二)
- 第一章 佛法僧三寶 第三節(jié) 何謂法
- 十五、焰口
- 上座部佛教修學入門 目錄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三節(jié)、佛教的實質
- 第十五課、四攝法 四無量心 四弘誓愿
- 第二篇 受持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
- 第三十課、焰口召請文(宋·蘇軾)
- 第八課、四圣諦
- 一一念不生
- 第七課、娑婆世界教主釋迦牟尼佛
- 第十四課、菩薩十地
- 第十八課、聲聞四果
- 第四課、轉輪圣王
- 第十課、修學佛法的次第
- 第二十六課、悟道詩
- 第九課、十二因緣
- 第一章、什么是佛教 第二節(jié)、佛陀教導的是什么
- 什么是文字禪?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xiàn)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