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
《華嚴經》全名《大方廣佛華嚴經》(梵文:☉〉,mahā-vaipulya-buddhavata猞愀欀愀-sūtra) 。大方廣為所證之法,佛為能證之人,證得大方廣理之佛也,華嚴二字為喻此佛者。因位之萬行如華,以此華莊嚴果地,故曰華嚴。又佛果地之萬德如華,以此華莊嚴法身,故曰華嚴。華嚴經是大乘佛教修學最..[詳情]
大方廣佛華嚴經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白話文
5、語言學者
達里鼻茶國,是達里鼻茶民族組成的。在善財南參時,正值國力隆盛的時代,文化經濟都有長足的進步。特別是首都自在城,富樂繁榮到極點。為了政治經濟等原因,不同種族的人,都到自在城來。南印的語言,本來復雜得很;在當時,梵語還不大流行。所以彼此相見,常常弄得面紅耳赤,互不相知。
善住比丘介紹的彌伽先生,便是適應時代的一位語言學者。他懂得天語(梵語)、鬼語(上座部就是用這種語言的)等一切族類的語言,在自在城里教授語言學。他是以梵語為本而綜貫一切方言的,所以他不用梵文學者的摩多體文,唱道四十二字母的字輪。他在語言的傳授中,表揚大乘佛教。他的語言學社,在市中心區(qū),附設在一家市肆的后進。他按時講解,不收學費,來學的著實不少。
善財離了海岸國,一直到達里鼻茶來,訪問到附設語言學社的市肆中。彌伽先生正在講座上宣講,善財就雜在大眾中聽。臨了,上前去禮足,簡單的報告了學歷,就提出些問題來。問題中,除了平等清凈菩提心的保持,不感勞厭的大悲力的生長而外,特別側重在一切法的總持上。簡單說,菩薩要到世間去教化眾生,那就不能不注意──破除自己的愚癡僻見,無礙辯才,記憶力,一切族類的語言,決了諸法的實義等問題。
彌伽先生聽善財說是發(fā)了菩提心的,就立刻站起來,離開講座,五體投地的向善財敬禮,把名貴的香華,散在善財的身上,并且一迭連聲的稱贊他。善財見他如此,連忙還禮。
彌伽先生在大眾中不斷的贊嘆:「如有能發(fā)菩提心的,那就是續(xù)佛慧命,不斷佛種了!嚴凈國土,成熟眾生,這都從菩提心來。了達一切法,信解業(yè)力,實行,大愿,從離欲到智能明凈到解脫,這在發(fā)了菩提心的人,必然要成就,可說等于成就。
所以發(fā)了菩提心的菩薩,就是初發(fā)心不久,也為一切賢圣與世主們的護持稱嘆。這因為不但他自己的德學可敬,他現在或將來,必能使一切眾生舍離惡趣,使人類遠離眾難,解決貧窮,享受天人的快樂。使他們親近善知識,聽法,發(fā)菩提心,成為超人的菩薩。
善財!菩薩為一切眾生所作的事業(yè),是難得的,難遇難見的,他是眾生的父母,是眾生的拯救者依止者。已發(fā)菩提心的人,應怎樣的自尊自強,感覺自己責任的重大!一般人遇見菩薩,應怎樣的尊敬他,重視他」?彌伽先生的一番贊嘆,大大的加強了善財的菩提心與大悲力。
他又說:「善財!說到普入一切法的總持,你可以留心觀察」!只見他把口一張,吐出種種的光明,光明中來了一切世界的眾生。
善財心想:「彌伽先生的號召力,著實不小」!
彌伽見有緣的眾生來了,就給他們分別解說輪字莊嚴經,這是他的精心杰作。輪字經中,探討一切語言的根本音,分為從阿到荼的四十二字(字母),此外無非四十二字的支流。根本字的結合,孳生一切的語言文字,所以叫字輪。因字的結合而有語言,因語言的詮表而有名,因名而有所詮的義。眾生因長久而復雜的嬗變,成為種種慣習的名義,覺得彼此間格格不通。
如果直探根本音韻而洞察他變化的法則,那就不難觸類旁通的持簡馭繁,獲得增強記憶、辨才、通曉各種方言的能力。同時,一般眾生因語言的不同,影響他思想生活的不同而引起隔礙固執(zhí),循名執(zhí)實的倒見,也不難一掃而空,轉入大同平等無礙的大乘。
當時大眾聽了,都直接間接的不退菩提,成為大乘佛教行者。彌伽這才重升講座,對善財說:「我成就了妙音解脫門,能分別一切眾生的語言,你方才看見的就是。我把語言作佛事看,在語言中化眾生。語言境界,可說是深廣如海。
大菩薩們能從語言學的深入中,了解眾生的種種想(表像力);經比較聯合抽象的種種施設;制為種種的名號;名號的結合,成為種種語言。語言中有種種顯了或深密的含義,在句義的解說上,句法組成的次第上,都深入徹底。這些,我也不能徹了。我看,你應當貫徹初衷,再到諸方參學去」!
善財禮謝說;「圣者的意見,我誠意的接受。此后,我一定要深入文字語言的底里,也一定要貫徹參訪無厭的本衷」!
善財在彌伽先生那里,得到了舉薦的善知識,才辭別了出來。
- 地藏經注音版
- 無量壽經注音
- 妙法蓮華經全文
- 《心經》誦讀、讀誦的步驟
- 《金剛經》全文-金剛經原文、譯文及釋意
- 地藏經原文
- 楞嚴經白話文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全文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念誦及回向儀軌
-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注音版
- 普賢行愿品原文
- 藥師經原文
- 金剛經注音版
- 妙法蓮華經注音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注音版
- 無量壽經原文
- 楞嚴經注音
- 金剛經原文
- 圓覺經原文
- 無量壽經原文
- 妙法蓮華經原文與白話文對照版
- 楞嚴經全文
- 普賢行愿品注音版
- 《心經》全文-心經全文注音及譯文
-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全文
- 普門品儀軌,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完整儀軌
- 金剛經全文及譯文
- 華嚴經原文
- 無量壽經全文
- 地藏經解釋-地藏經全文白話解釋
- 心經注音版
- 維摩詰經原文
- 十善業(yè)道經原文
- 心經的作用和好處,心經有什么作用?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全文)
- 佛說阿彌陀經原文
- 《心經》全文、心經譯文解釋
- 無量壽經白話文
- 金剛經譯文
- 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達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釋
- 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須熟,彼不相待的解釋
- 圓覺經講的是什么內容?圓覺經概說
- 《大寶積經》共有多少卷,是誰翻譯的?
- 楞嚴經是怎么來的?楞嚴經的由來故事
- 佛經的序分、正宗分、流通分是什么意思?
- 玄奘大師版《心經》講記
- 念地藏經期間總做噩夢,這是為什么?
- 《華嚴經》是怎么來的,是誰從龍宮帶出來的?
- 念經時,可以跟著文字去理解內容,感受景象嗎?
- 《六祖壇經》的四種版本
- 維摩詰經主要講了什么?
- 華嚴經是大乘經典嗎,有哪些漢譯本?
- 真正的佛在哪里?真如自性是真佛,邪迷三毒是魔王
- 《壇經》處凡愚而不減,在賢圣而不增的意思
- 《法句經》偈頌:人生在世間,應實行善德的講解
- 百佛名經注音版
- 增一阿含經是誰翻譯的,多少卷,講什么?
- 《華嚴經》偈語“汝等眾生,不能自救”是什么意思?
- 妙法蓮華經是誰說的?
- “空”與“色”相依相存,無有差異
- 《法華經》的四安樂行是指什么意思?
- 《法句經·智者品》偈頌:智者不為得失心動
- 《維摩詰經》的漢譯本與注疏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誰翻譯的?心經譯者玄奘大師
- 佛語法門經注音版
- 法華經是誰翻譯的?妙法蓮華經譯者鳩摩羅什介紹
- 《無量壽經》三輩往生是通途菩提心還是凈土菩提心?
- 《法句經》偈頌:此心難覺察,隨欲望流轉的解讀
- 《心經》的大智慧
- 圓澄禪師翻跟斗作禮講《金剛經》
- 《父母恩重難報經》提倡孝道的偈語
- 《六祖壇經》中的兩處“念”是指什么?有什么不同?
- 佛說菩薩行五十緣身經注音版
- 大方等如來藏經注音版
- 如何擁有幸福的生活?常修慈悲心,煩惱自然無
- 《法句經·心品》偈頌:飄浮不定心,不明了正法的講解
- 九品往生出自哪部經典?
- 蓮池贊的全文及拼音
- 華嚴經有幾個版本?四十華嚴、六十華嚴、八十華嚴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在家修行]學佛者在聞思修的過程中,應當遵循四依法
- [佛學常識]如何供香?供香的方法
- [在家修行]我們要學會借境修行,不被境所牽
- [佛與人生]人生苦短,應學會善待自己
- [佛學常識]什么是原始佛教,主要教義是什么?
- [明海法師]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漢傳人物問答]如何平衡努力和舍,怎么判斷自己已經足夠努力了?
- [人物故事]武則天、獻明肅皇后和玉泉寺的故事
- [在家修行]怎樣把五戒十善落實到現實生活工作中去?
- [生活故事]施者的放下
- [佛經故事]遇事不加分析,妄下判斷,只會犯下可笑的錯誤
- [佛學常識]佛教的世尊是誰?
- [妙法蓮華經]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達大智,到于彼岸的解釋
- [綠茶]乾隆與龍井茶的故事
- [漢傳人物問答]怎樣觀察自己內心的念頭?
- [佛化家庭]孩子不聽話,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