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雨集第四冊 二、法海探珍 四 法身尚在人間

  四 法身尚在人間

  經典記載如來的正法,因之被稱為法身!溉鐏砩黼m滅,法身尚存」,這是生在佛滅后二十六紀的我們所應該欣幸的,F(xiàn)存人間的佛典,數(shù)量多而有廣大信眾的,可以分為三系:一、巴利文系:三世紀中,摩呬陀到錫蘭,開始傳入佛教。四世紀末年,在大寺結集三藏。這是有名的巴利文佛教,成為今日南方佛教的圣典。二、華文系:七世紀(漢桓帝時)起,到十五世紀(汴宋時)止,我國經過九世紀的長期翻譯,成為六千卷的大藏;從我國內地又流傳到海東。三、藏文系:從十二世紀(唐太宗時)到十六世紀,佛經傳入我國的西藏。除藏衛(wèi)外,還流行康青蒙古一帶。

  巴利文系,純粹屬于初期佛教,它是上座中的分別說系,分別說系的銅鍱部,并且是依九世紀的覺音尊者為標準的,所以有人稱它為新上座部。它有七部毗曇;在制度上,它維持一種接近原始佛教的僧制,這是從事巴利文的修學者所應該注意的地方。 [P87]

  華文系的傳譯,已是印度第二期佛教發(fā)揚的時代,所以最初傳來,已大小并盛。它與西域的佛教,特別有關。在華文圣典中,初期佛教有化地、法藏、大眾、有部的廣律,還有飲光部的戒經,法藏、正量、銅鍱部的律論,這在佛陀制戒與組織僧團的原則的探討上,實為人間佛典中的!3殧寶。在論典上,除說一切有系的身、義、六足等以外,有非常古型的『舍利弗阿毗曇論』;富有新意的『成實論』。第二期佛教,除大乘經以外,龍樹的『大智度論』與『十住毗婆沙論』,洋洋巨制,根本而詳備的龍樹學,是華文佛教無上的光榮!傳譯者羅什三藏不朽的功績,使吾人生起無限的敬意。后期佛教里關于無著系的,傳譯得非常完備又精嚴,『成唯識論』是著名的代表作。發(fā)揚『楞伽』、『勝鬘』等的論典,有馬鳴、堅慧論,特別是『起信論』,它雖只短短兩卷,卻有與『智論』、『成唯識論』同等的價值!褐钦摗、『成唯識論』、『起信論』,是華文大乘論的精髓,代表大乘法門的三個體系。后期佛教的空宗論典,是我們所欠缺的,但不是沒 [P88] 有翻譯的機會,這不得不要怪玄奘師資了!在密典,前三部大體完具,少有無上瑜伽。為甚么少?趙宋的帝王,認為中國系禮義廉恥之邦,偽經不容亂傳,有的譯出而被禁止了的。從這簡短的敘述看來,華文佛教是具足三期的圣典,初期比巴利文系更有價值;中期是它的光榮;后期有所缺也有所長。還有一點,隋唐以前傳譯的大乘經,譯筆雖或者拙劣些,但保存了初期大乘(中期)的幾多古義,而是后期佛教所忽略的東西。華文佛教反映了印度三期佛教的全貌。

  藏文系的精彩在后期。初期佛教,它的欠缺太多,連四阿含也沒有;論是偏重十世紀的『俱舍論』與論疏;律是有部后期的。中期佛教的經典很豐富。西藏雖然盛行性空法門,但龍樹提婆的論典,僅有幾部小品的著作,而且還是偈頌。后期佛教,無著系的論典很詳備,特別是陳那、法稱的因明。因明雖屬于外明,但也大可注意;不但后期印度佛教的大、小、空、有都在因明辯論(現(xiàn)在還盛行西藏)的指導之下;并且因明論里,還含有陳那、法稱的隨理行的唯識學。后起的空宗,是藏文佛學的驕傲!不但論典多,派別多,且受了時代的影響,所以還是非常 [P89] 精嚴的。密典的數(shù)量,異常龐大,可說應有盡有。無上瑜伽的『集密』、『勝樂』、『歡喜』、『大威德』、『時輪』等,代表了印度佛教最后的一著。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