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門驪珠集 第四篇 馬祖門下 龐蘊居士
第四篇馬祖門下 龐蘊居士
龐蘊居士(西元?─八○八年)
曹溪惠能──南岳懷讓──馬祖道一──龐蘊居士
襄州居士龐蘊,字道玄,衡州衡陽縣人也。世本儒業(yè),少悟塵勞,志求真諦。
唐貞元(西元七八五─八○四年)初,謁石頭禪師,乃問︰「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頭以手掩其口,豁然有省。
一日石頭問卅︰「子見老僧以來,日用事作麼生?」士卅︰「若問日用事,即無開口處!诡^卅︰「知子恁麼方始問子!故磕顺寿守ΙU「日用事無別,唯吾自偶諧;頭頭非取舍,處處沒張乖。朱紫誰為號,丘山絕點埃;神通并妙用,運水與搬柴!
頭然之卅︰「子以緇耶素耶?」士卅︰「愿從所慕!顾觳惶耆尽
居士後之江西,參馬祖大師。問卅︰「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祖卅︰「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故快堆韵骂I(lǐng)悟玄旨。遂呈偈,有「心空及第」之句。乃留駐,參承二載。有偈卅︰「有男不婚,有女不嫁,大家團圞頭,共說無生話!
一日又問祖卅︰「不昧本來人,請師高著眼!棺嬷毕掠U,士卅︰「一等沒弦琹,惟師彈得妙。」祖直上覷,士禮拜,祖歸方丈。士隨後卅︰「適來弄巧成拙。」
士一日又問祖卅︰「如水無筋骨,能勝萬斛舟。此理如何?」祖卅︰「這里無水亦無舟,說什麼筋骨。」(中略)
居士一日在茅廬里坐,驀忽云︰「難難難!十碩油麻樹上攤。」龐婆云︰「易易易!如下眠床腳踏地!轨`照云︰「不難也不易!百草頭上祖師意!
元和(西元八○六─八一九年)中,居士北游襄漢,隨處而居。有女靈照,常鬻竹漉籬以供朝夕。士有偈卅︰「心如境亦如,無實亦無虛;有亦不管,無亦不拘。
不是賢圣,了事凡夫易復易。即此五蘊有真智,十方世界一乘同;無相法身豈有二?若舍煩惱入菩提。不知何方有佛地,護生須是殺殺盡;始安居,會得個中意,鐵船水上浮!(中略)
居士因賣漉籬,下橋吃撲,靈照見,亦去爺邊倒。士卅︰「汝作什麼?」照卅︰「見爺?shù)沟?某甲相扶!
居士將入滅,謂靈照卅︰「視日早晚,及午以報!拐斟釄螬U「日已中,而有蝕也!故砍鰬粲^次,照即登父座,合掌坐亡。士笑卅︰「我女鋒捷矣!褂谑歉悠呷铡
州牧于*CB05185;問疾,士謂之卅︰「但愿空諸所有,慎勿實諸所無;好住世間,皆如影響。」言訖枕于公膝而化。遺命焚棄江。
(以上錄自《龐居士語錄》卷上,《卍續(xù)藏》一二○.五五─六一頁)
附錄:余有一大衣
余有一大衣,非是世間絹,眾色染不著,晶晶如素練。裁時不用刀,縫時不用線,常持不離身,有人自不見。三千世界遮寒暑,無情有情悉覆遍;如能持得此大衣,披了直入空王殿。思思低思思,自嘆一雙眉;向他勝地坐,萬事總不知。六識若似眉,即得不思議;六識若嫌眉,論時沒腦癡。伊若去卻眉,即被世人欺;饒你六識嘍羅漢,成乞索兒。
(以上錄自《龐居士語錄》卷下,《卍續(xù)藏》一二○.八○頁)
- 禪定是達成智慧最主要的一種過程
- 生兒不為防老,積榖不為防饑
- 佛法是從有分別的執(zhí)著心達到無分別的解脫心
- 因為不和諧,所以需要彼此關(guān)懷
- 我們的生命跟宇宙是結(jié)合為一的
- 不論是否已經(jīng)明心見性都可以體驗下這四句話
- 佛經(jīng)難懂嗎?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佛經(jīng)?
- 何為“赤子之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凈?
- 出生食是什么?
- 工作怎么做才能做好?盡全力完成
- 對于家庭暴力需謹慎處理
- 不要帶有期待和期盼目的修行
- 真的有世界末日的一天嗎?佛教有世界末日嗎?
- 積極而不緊張,工作要趕不要急
- 沉緬于男女情欲而不自覺,該怎么醒悟呢?
- 世間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 應以怎樣的態(tài)度與人相處?
- 如何在工作中與人相互體諒?
- 如何離苦?遠離苦的感受
- 什么是“怨憎會”與“愛別離”?人際關(guān)系的痛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
- 宗鏡錄卷第一
- 宇宙大學里,用心交出人生成績單
- 佛教對「臨終關(guān)懷」的看法
- 宗鏡錄一百卷(第一卷~一百卷) 宗鏡錄序
- 七佛傳法偈(三)假借四大以為身,心本無生因境有; 前境若無心亦無,罪福如幻起亦滅。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2
- 大般若經(jīng)要解——般若的觀行
- 佛教對「女性問題」的看法
- 大佛頂首楞嚴經(jīng)講義 第一卷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心經(jīng)》者何
- 定慧之路 第一講
- 占察善惡業(yè)報經(jīng) 1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之一
- 七佛傳法偈(七)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
- 佛教對「自殺問題」的看法
- 七佛傳法偈(二)起諸善法本是幻,造諸惡業(yè)亦是幻;身如聚沫心如風,幻出無根無實性。
- 二課合解 第一講
- 十二因緣法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卷上(1)
- 七佛傳法偈(一)身從無相中受生,喻如幻出諸形像;幻人心識本來空,罪福皆空無所住。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3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6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人生的大智慧
- 媽媽的乳汁
- 四圣諦講記 第一卷 苦~輪回之苦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4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1
- 《無量壽經(jīng)》之八相成道(一)
- 《圓覺經(jīng)》講記 第一章 文殊菩薩章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序品第一節(jié)錄
- 印光大師傳奇 第一章 早年坎坷
- 摩訶止觀卷第一上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10
- 印光文鈔全集 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第一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5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解脫痛苦的原理
- 夢參老和尚講 地藏本愿經(jīng) 8
- 宗鏡錄卷第二
- 妙境法師主講:八識規(guī)矩頌講義(1)
- 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diào)整偏見
- 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做真實的自己
- 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錯了怎么辦?
- 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佛法的中道觀
- 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福慧獲法喜
- 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 佛教對世界的認識——因緣因果
- 護念他人善用心,學佛慈悲須踐行
- 如何報答佛陀的恩德?依教奉行就是對佛最好的報恩
- 真正完美的人生,需要具足這八種圓滿
- 只有無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功德
- 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習的榜樣
- 無論哪種供養(yǎng),都離不開善用一顆歡喜的心
- 敬畏因果,努力修正自己的行為、語言和心念
- 一人獨坐、內(nèi)心空閑,無甚雜思
- 皈依三寶是踏入佛門的第一步
- 跳出三界得解脫
- 如何呵護發(fā)起普利眾生的愿心,使發(fā)心不消退?
- 妙法蓮華經(jīng)
- 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jīng)
- 千江映月
- 宗鏡錄
- 無量壽經(jīng)
- 星云大師講解
- 大安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講解
- 凈界法師講解
- 星云大師文章
- 解脫之道講記
- 夢參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文章
- 圓覺經(jīng)講記
- 虛云法師文章
- 凈界法師文章
- 四圣諦講記
- 圣嚴法師講解
- 大乘百法明門論講記
- 心經(jīng)的人生智慧
- 定慧之路
- 楞嚴經(jīng)輕松學
- 佛法修學概要
- 摩訶止觀
- 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jīng)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jīng)解說
- 體方法師講解
- 印光大師傳奇
- 大方廣圓覺經(jīng)講義
- 解深密經(jīng)語體釋
- 大安法師文章
- 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 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 華嚴經(jīng)要義
- 雜阿含經(jīng)選集新版
- 妙境法師講解
- 慈悲三昧水懺講記
- 印光文鈔全集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jīng)講記
- 夢參法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