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業(yè)障,但是你不要去刺激它
當我們在建立佛教的思想來建立正見的時候,當然我們就是在開始做因緣的觀察,佛教的因緣觀,當然所謂的因緣主要有兩個重點,一個是業(yè)力一個是思想這兩個因緣。所以我們的生命是由思想跟業(yè)力結合起來,才有今生的果報。站在業(yè)果的角度,我們今天的這個主題,業(yè)果的道理偏重在業(yè)力這一塊。
所以我們學佛人剛開始是改造自己的業(yè)力,因為這個業(yè)力它影響到我們生命的快樂跟痛苦,它跟解脫沒有關系,沒有直接的關系有間接的關系,但是它主要的是主導我們生命的苦樂和對生命苦樂的訴求,當然我們明白業(yè)果的道理,我們主要的修學只有兩個重點,一個是懺悔業(yè)障一個是積集資糧。第一個是懺除過去所造的罪業(yè),在我們死亡之前,趕緊把它做一個懺悔;第二個就是在我們的生命當中,盡可能的積集善業(yè),這種凈罪集資,所謂的懺悔業(yè)障,積集資糧在圣道門跟凈土門的目標是不一樣的,圣道門的目的是為了要追求來生的安樂的果報,比方說善得人生,六根具足等等,這個是圣道門的訴求。
但是凈土宗它在斷惡修善,它偏重在臨命終的時候沒有障礙這部分來說的。雖然我們臨命終的時候往生凈土是靠正念,但是這個正念是要有條件的。古人說,愿我臨終無障礙,所以阿彌陀佛遠相迎。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在臨命終到來的時候,我們要為自己準備一點臨終的資糧。
一個正常人,沒有經過佛法宗教的訓練的人,他一輩子就在做一件事情,就是把他過去的善業(yè)盡情的享受。就死命的花他的福報,花到臨命終的時候大概福報花得差不多了,所以臨命終你看現(xiàn)在臨命終善終的人很少,就是安安穩(wěn)穩(wěn)的,沒有病痛,沒有折磨的安穩(wěn)的往生的非常少,因為你福報都花得差不多了,甚至于透支了。
凈土宗就是說既然臨終的正念對我們是很重要,我們一定儲存一點資糧力,讓臨終來受用。臨終的正念,那個明了的心要現(xiàn)前,你的身心世界必須在一種沒有很大傷害的,沒有很大干擾的安穩(wěn)的狀態(tài),才可以生起正念。所以凈土宗的懺悔業(yè)障,積集資糧,它某種程度是為了要臨終的時候用,那么當然從這個臨終的角度來說,懺悔業(yè)障又比積集資糧更為重要。因為沒有障礙我們臨終不一定要很快樂,但起碼不能有障礙,這個時侯你必須要去注意你的身口意當中有沒有很強大的業(yè)力,就是我們說增長業(yè)。
我們會來到這個娑婆世界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盲點,有些人喜歡造身業(yè),做殺生,偷盜,邪淫的這個罪業(yè),有些人他這個殺盜淫做得不多,他口業(yè)很重,兩舌,綺語,妄言,惡口,有些人他煩惱貪嗔癡熾盛等等。所以你必須要在死亡到來之前,你要把你自己的盲點抓出來。就是說修行跟治病的道理一樣,醫(yī)生治你的病,你有十幾種病,他先治你最重的,先把最重的病治出來。我們在對治自己的問題也是一樣,你要把你的盲點找出來,就是所謂的增長業(yè)。
就是說你的日常生活當中,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個數(shù)數(shù)現(xiàn)行,第二個深深好樂。你這個行為是你一而再,再而三出現(xiàn)的,幾乎每天都出現(xiàn)一次的,你每一天都要出現(xiàn)這個過失的,這個你要小心了。第二個你出現(xiàn)的時候幾乎沒有人能夠勸得了你,你要做這件事情,你的心就像石頭一樣堅固,誰勸你都沒有用,深深好樂,你用猛利的心來數(shù)數(shù)現(xiàn)行,這個時候在你的生命當中這個業(yè)已經形成了增長業(yè)。
也就是說,它在臨命終的時候它一定會起現(xiàn)行,所以它就變成你臨終正念一個最大的阻力。如果我們在這個業(yè)障里面沒有懺除,就變成臨終的時候正念起現(xiàn)行,罪業(yè)也起現(xiàn)行。這個時侯你就很難從罪業(yè)里面扭轉出來,因為我們一個薄弱的正念是抗拒不了罪業(yè)的干擾的。所以為什么凈土宗要能夠盡量的去凈罪集資,因為我們必須要去創(chuàng)造一個安穩(wěn)的臨終環(huán)境,所謂的善業(yè)。
在我們中國歷史上有一個公案,我們把它舉一個例子來說明。就是宋朝的曹彬,這個曹彬將軍,他是宋太祖的一個打天下的一個很重要的大將軍。這個曹彬將軍他年輕的時候去算命看相,這個看相的陳先生說,你這個人額庭飽滿,眼神炯炯有神,你年輕的時候一定飛黃騰達,但是你這個晚運,這個下巴,這個地格有兇煞之氣,有兇相,你很難善終。你要嘛生重病而死亡,要嘛有殺身之禍。
這個曹彬他很相信,他就自我反省,他就講說,我這個人脾氣暴躁,沒什么耐心,個性刻薄,所以他就開始自我調整,后來有一天他接到軍令要去攻江南,那個時候江南守得很緊,它知道只要是這個死力抵抗的, 一旦攻下城,那一定是大屠殺,所以他就裝病,其他的大將軍都來看他,大家就慰問他說,你得什么病?情況怎么樣?他說,我這個病非常嚴重,只有一種情況可以救,就是你們向我保證,我們一旦攻下城以后,把江南攻破以后不要濫殺無辜,這些將軍都是他帶出來的子弟兵,當然就跟他盟誓,就對天盟誓。
對天盟誓這個在古時候是很重要的,你向上天歃血盟誓,這個事情傳出去,傳出去以后江南老百姓聽了,喔,他把我們打下來以后,他不殺我們,我們干脆投降好了,所以就投降了。所以他就因為這一念的慈悲心,就把整個江南用很和平的方式,把它給征服了。這個時候一念的慈悲心他的相貌就改變了,所以他回到家鄉(xiāng)以后,他又遇到那個相士,相士說,你的相貌改變了,你以前下巴那個兇相消失了,取而代之是一種慈悲的光明,你肯定造了一個很大的陰德。
所以古人在這段的公案里面,他就做一個批注說,一念的慈悲心趨吉避兇。
那我們現(xiàn)在從佛法的因果道理,我們來探討這個公案。他今天相由心生,他有這個兇相肯定就是有劫難,他業(yè)障跑那里去了?消失了嗎?
沒有消失。
諸位要知道,業(yè)力必須有煩惱的念念的支持。他的個性改變了他的思想改變了,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其實我們不可能在短時間把一個業(yè)障改變了,不可能,那這樣子,愿我臨終無障礙就變得不可能了,不是這樣子的,我們的生命有限,我們無始劫來留的問題太多,我們生生世世留的業(yè)障太多了,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改變你的心態(tài),就是你不要用心去刺激你的業(yè)障,就像《楞嚴經》說的,你可以讓業(yè)障沉淀下來,所以懺悔業(yè)障真正的意思就是改變你的思考模式,我們在造業(yè)的時候一定有一個煩惱在活動,你把那個煩惱停下來,雖然你過去的業(yè)還在,但是它沒有這個煩惱的滋潤它就不能起現(xiàn)行,把那個業(yè)沉到大海去,這叫帶業(yè)往生。
帶業(yè)往生簡單的說就是你有業(yè)障,但是你不要去刺激它,這就帶業(yè)往生。為什么我們大家都有業(yè)障,有些人臨命終的時候,業(yè)障它不起現(xiàn)行,有些人業(yè)障起現(xiàn)行,因為你去刺激它,這個地方有個地雷,你不去碰觸它,他不會爆炸的。所以這個懺悔,更重要就是改過,你要斷相續(xù)心,否則你這種數(shù)數(shù)現(xiàn)行深深好樂的煩惱,它一定會觸動你的罪業(yè),到時候會破壞我們的佛號的正念。所以整個因果的道理,其實就在這個,怎么樣去創(chuàng)造一個臨終的安穩(wěn)的環(huán)境,就是你要減損你這個惡念的勢力,是這個意思。
- 上一篇:這些人生假相從何而來?
- 下一篇:有六種罪孽之相時須趕緊懺悔和拜懺的方法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凈界法師:怎么修因緣觀?觀察因緣的相貌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凈界法師:佛陀用長行和重頌這兩段來說明三界火宅
- 凈界法師:無聲也是一個聲音
- 大安法師:懺除業(yè)障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凈界法師:什么是意業(yè)?天乘十善業(yè)之意業(yè)
- 凈界法師:什么是口業(yè)?天乘十善業(yè)之口業(yè)
- 凈界法師:什么是身業(yè)?天乘十善業(yè)之身業(yè)
- 凈界法師:念佛人為什么要把心帶回家?
- 凈界法師:下定決心要往生就不要拖
- 凈界法師:發(fā)心跟正見這兩科是基本功
- 凈界法師:修持首楞嚴王三昧開顯智慧光明
- 凈界法師:觀世音菩薩的四種不思議無作妙德
- 凈界法師:在修首楞嚴王三昧過程中要從不迷、不取和不動下手
- 凈界法師:臨命終時要記住:往事不堪回首
- 凈界法師:怎么把點狀的佛號提升到一種片狀?念佛的功德
- 凈界法師:如何才能往生?對娑婆世界的愛取調伏到很低
- 凈界法師:只有自己想改變的人才能改變
- 凈界法師:什么叫破壞善根?淫戒的問題是什么?
- 星云大師: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 正如法師:念《心經》比《大悲咒》更好嗎?
- 印光大師:安士全書白話解
- 凈慧大師:凈慧法師《楞嚴經》淺譯
- 星云大師:星云大師談《心經》
- 文珠法師:妙法蓮華經
- 大寂尼師:一般人在家里可以讀誦《地藏經》嗎?
- 仁清法師:聽說誦大悲咒對鬼不好,請法師開示
- 星云大師:解讀普賢菩薩十大愿王(附普賢行愿品全文)
- 圣嚴法師:關于靈魂與鬼的終極真相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金剛經
- 惟覺法師:修行人應做到的三大精進
- 心律法師:吃虧是福
- 夢參法師:夢參老和尚講地藏本愿經
- 心律法師:什么人與佛有緣?
- 文珠法師:大方廣佛華嚴經
- 星云大師:千江映月
- 虛云法師:多誦讀《普門品》和《地藏經》
- 星云大師: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 達摩祖師:《破相論》原文
- 永明延壽:宗鏡錄
- 正如法師:誦心經比大悲咒功德大嗎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大安法師:無量壽經
- 未知:星云大師講解
- 正如法師:梁皇寶懺 慈悲道場
- 明空法師:明空法師:《心經》中的般若智慧
- 印光大師:不科學的求子秘方,但是很靈驗
- 星云大師: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 星云大師: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花與人間事一同。
- 凈界法師:打坐的時候該怎么念佛?
- 仁清法師:《大悲咒》的九種世間利益
- 正如法師:在家居士受五戒可以搭縵衣嗎?
- 印光大師:命不好者求美好姻緣,有個簡單方法
- 星云大師:人死后生命是怎樣的?
- 星云大師: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凈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 大安法師:大安法師講解
- 明安法師:把握當下不后悔
- 星云大師:天為羅帳地為氈,日月星辰伴我眠;夜間不敢長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凈慧法師:凈慧法師:《妙法蓮華經》淺釋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本源法師:學佛次第很重要 必須注重聞思修!
- 廣超法師:怎樣理解“涅槃寂靜”?
- 慧廣法師:怎樣才能讓自己的事業(yè)蒸蒸日上?善緣不斷?
- 覺真法師:不是犧牲也非放棄,給與是一種生命力
- 杜一心:為什么達摩禪法在北朝受到明顯排擠?
- 白云禪師:傲慢與偏見,學佛人要遠諸傲慢,調整偏見
- 宗性法師:佛教說不能執(zhí)著,是否意味著看淡甚至放棄努力理想?
- 廣欽和尚:在家學佛,應如何做人?
- 弘一法師/慶裕:做真實的自己
- 慈莊法師:行腳云游是什么意思?
- 覺真法師:放下不快樂就是快樂
- 覺真法師: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 覺真法師:有沒有辦法掌握未來?
- 覺真法師:你快樂嗎?有沒有試過不快樂?
- 慧廣法師:錯了怎么辦?
- 崇慈法師:修行到底是修什么?
- 慧廣法師:生活感言,人生總有喜怒哀樂的
- 本源法師:至心精進,專注于目標,成功自然水到渠成
- 如瑞法師:老實念佛,重在一生堅持不懈憶佛念佛
- 明海大和尚:明海大和尚的新春勉勵:一個出家人的四件事情
- 靜波法師:先告訴為什么要做這件事,別人才真正愿意去做
- 濟群法師:弘揚佛法是每個佛弟子的責任
- 清凈法師:供奉韋馱菩薩和伽藍菩薩消除障緣
- 仁禪法師:五種適合絕大多數(shù)人修的「持名念佛」方法
- 凈善法師:凈善法師:看風水與算命能否改變命運?
- 如瑞法師:身外之財終舍離,所造之業(yè)如影隨
- 靜波法師:佛法的中道觀
- 濟群法師:明心見性是怎么來的?利根是天生的嗎?
- 如瑞法師:佛性不分南與北,為人不與比高低,廣修;郢@法喜
- 本源法師:學習佛陀冥想靜坐,就可以悟道成佛嗎?
- 靜波法師:深著虛妄法 堅受不可舍
- 濟群法師:人為什么要擺脫痛苦和煩惱,目的是什么?
- 本源法師:出家人與在家信徒要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度化眾生
- 如瑞法師:什么是不善業(yè),為什么要遠離一切不善業(yè)?
- 明海法師:當業(yè)障現(xiàn)前時怎么辦?隨緣了業(yè),究竟解脫
- 濟群法師:如何面對喜歡吃喝玩樂,做不如法事情的朋友?
- 如瑞法師:每個人的福報都是自己修來的
- [靜波法師]皈依三寶減輕業(yè)障
- [凈界法師]怎么修因緣觀?觀察因緣的相貌
- [普洱茶]普洱茶可以放冰箱保存嗎?
- [禪宗思想]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凈,何處惹塵埃的闡說
- [生活故事]致富第一妙訣
- [佛經故事]要留一個空間給自己轉身
- [佛與人生]為什么得道的人很自在而普通人不能?
- [在家修行]如何學習普賢菩薩的稱贊如來?
- [其他漢傳法師]怎么才能把現(xiàn)前之事入到唯心之理
- [其他漢傳法師]為什么做了這么多的供養(yǎng)卻沒有功德?
- [紅茶]工夫紅茶為什么叫工夫紅茶?
- [禪宗公案]什么是道?清凈之水
- [生活故事]和尚也會打電話
- [哲理故事]量大才好做事,樹大方能遮陰
- [佛與人生]心存佛念 不忘念佛
- [佛學常識]出家僧人的四威儀
- [正凈法師]禮佛發(fā)愿懺悔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