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別太奸,誰也不傻!
1、寧可裝傻,也不要自作聰明
因為沒有人喜歡聰明絕頂的人,尤其討厭自作聰明的人。客觀事物太復雜,而且變化太快,無論你智商有多高,無論你多么勤奮,認識任何事物都是很難的。即使你把 已有知識都掌握了(根本不可能),轉瞬之間,又發(fā)展變化了,而且永遠不會停止。所以要永遠保持謙虛謹慎的態(tài)度,敢于承認自己在造物主面前,永遠是個傻瓜。
2、寧可裝窮,也不要炫耀財富
因為沒有人喜歡炫耀財富的人,“為富不仁”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基本上也符合事實,特別是現階段。古今中外完全通過合法手段發(fā)家致富的極少。不要為個人財富 絞盡腦汁,否則你永世不得安寧。小富即安,安貧樂道,衣食無憂,足矣。如果有人因為你的富有,而親近你羨慕你,你的大禍臨頭就已經不遠了。盲目攀比,自作自受。
3、寧可光輸,也不要只贏不輸
特別是在無謂的爭論上。因為大多數人贏得起,輸不起。最好是雙贏。無論國際國內,個人之間,雙贏是最佳選擇。
4、寧可吃虧,也不要占小便宜
因為大多數人喜歡占小便宜,而吃不起虧。你要相信“吃虧是福”。當然要防止騙子。萬一上當受騙,也不要耿耿于懷。相信上帝(自然規(guī)律和社會規(guī)律)一定會懲罰他們的,用不著你去懲罰他們。
5、寧可辛苦,也不要貪圖享樂
因為貪圖享樂是最容易消磨意志,腐蝕靈魂的。適當的辛勤勞苦,能夠鍛煉身體,磨煉意志。
6、寧可平庸,也不要沽名釣譽
因為平庸是福。弄虛作假,沽名釣譽,必然身心疲憊,惹是生非,自食其果。
7、寧可自信,也不要盲目悲觀
因為自信是一種力量,即使你的自信有些盲目,也無關大局,你可以在實踐中調整心態(tài),找到自己的恰當的位置。如果盲目自卑,你就必然失去一切。
8、寧要健康,也不要功名利祿
因為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資本。萬一險遭不測,還有保爾?滤_金和張海迪可以學習。
9、寧可勤奮,也不能無所事事
勤奮是一切成就的必要條件,而且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的源泉;它能使你每天都有成就感。
10、寧可偏執(zhí),也不能放棄理想
理想是燈塔,執(zhí)著是一種人格力量。“只有偏執(zhí)狂才能生存”。
做人別太奸,誰也不傻!生命的境界,生命的未來,說是在迷中,其實也簡單。它只在你的選擇之中,就看你心里裝進了什么。心里裝著什么,就會與什么結緣,簡而言之就是“境由心生”。心里深埋著仇恨的種子,這顆種子就會在你的生命時空中生根發(fā)芽、成長結果,然后,它會無情的吞噬你原本存在的寬容、感恩和本應明媚的陽光,你就會在陰暗之中無端消耗著你寶貴的生命。
心里裝著嫉妒,裝著算計,裝著貪婪,你就走不出狹隘、猥瑣、自私的陰影,在自以為是的小圈子里怨天尤人、作繭自縛、枉度時日。心里裝著他人的不是,你就會愚蠢的拿“他人的不是”放在自己的生命中反復的折磨著自己。心里裝著位子、票子、房子,你的生命就會在“位子、票子、房子”交織而成的一個物質世界里疲于奔波。當這些東西都漸次踏來,你的欲望會推動你追求更多、更好的東西,直至本性完全迷失。待大限到臨時,卻只能帶著一生的庸碌兩手空空而去。
相反,如果心里裝著善良,裝著寬容,裝著真誠,裝著感恩,你會發(fā)現,你的生命中確實充滿了陽光。你會體驗到放下之后的解脫境界原來竟是這般美妙。遇到任何矛盾,你會首先找自身的不足然后修正它。他人的一切不好都不值得一提,都會在你博大的胸懷中瓦解冰消。心里裝著天地,裝著洪大的宇宙,你就會溶于天地洪宇之中。人世間的是是非非、爭爭斗斗、兒女情長、功名利祿、升沉榮辱,一切的一切,在你面前只不過是轉瞬即逝的兒戲,一笑釋然。
- 上一篇:人脈的核心就是你自身的價值
- 下一篇:人品,是最好的核心競爭力
- 最全的燒香圖解,燒香有何含義與講究?
- 皈依之后需要注意什么嗎 皈依佛門后的注意事項
- 開天眼后究竟能看到什么?
- 楞嚴咒簡介,什么人不能念楞嚴咒?
- 常犯邪淫者得十種苦報 從婚后出軌事件看出的因果報應
- 地藏經簡介,地藏經主要講什么?
- 《華嚴經》簡介,大方廣佛華嚴經講什么?
- 佛教基礎知識
- 最簡單的三皈依儀式-如何授三皈五戒居士儀軌
- 持咒打坐的方法 持咒打坐的姿勢圖
- 為什么要學佛?有什么用呢?
- 心經簡介,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內容介紹
- 心經入門
- 2020年佛教節(jié)日一覽表
- 佛教唱贊時法器打法
- 什么是佛教?佛教的精髓是什么?佛的定義呢?
- 為什么要燒香拜佛?燒香的含義是什么?
- 什么是咒語?佛教最神奇的九個咒語
- 佛教名詞
- 準提咒簡介,準提咒功德及妙用
- 學佛前要了解的基本內容
- 佛教和印度教的區(qū)別
- 持咒是什么意思?如何持咒?
- 佛咒入門
- 文殊菩薩心咒簡介
- 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三寶又是什么意思?
- 誦經有訣竅嗎?誦經的十二條訣竅
- 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 在家燒香有什么講究?一些禁忌千萬不要觸碰!
- 皈依證怎么辦理?辦皈依證后的忌諱是什么?
- 女眾出家前須知,一生只有一次出家機會
- 往生咒簡介,念往生咒要注意什么?
- 給去世的人上香的規(guī)矩
- 楞嚴經簡介,楞嚴經大致在講什么?
- 求佛有沒有用?為什么說佛菩薩可以保佑人?
- 觀自在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 金剛經入門
- 佛教因果定律
- 清心咒簡介
- 涅槃是什么意思?涅槃的四種分類分別指什么?
- 善根指的是什么?
- 腳踏實地的付出才會有收獲,所有的付出都不會白費
- 佛教戒律是怎樣產生的?戒律的由來
- 忉利天主是誰?
- 授記有幾種方式?授記的四種類型
- 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佛經中的世尊指的是誰?
- 釋迦牟尼成道是什么意思?
- 覺性是永恒的、沒煩惱、證佛國
- 皈依后做事還是不順,對佛法心灰意冷,該怎么辦?
- 佛教的經變是什么意思?
- 阿彌陀佛圣誕是哪一天?農歷十一月十七恭迎彌陀圣誕
- 剛念經時聲音響亮且快,后來就沒有了,為什么?
- 以佛心來凈化自己內在的妄心
- 嘴笨不會安慰人怎么辦?
- 馬鳴菩薩是誰?馬鳴菩薩的簡介與故事
- 為什么在世間行善的功德勝于極樂百倍?
- 學會順其自然,在晴天時愛晴,在雨天時愛雨
- 念經時可以控制妄念嗎?
- 什么是“五蓋”?菩薩沒有厭怠心
- 趙州和尚是哪個朝代的,哪里人?趙州和尚的簡單介紹
- 什么是莊嚴國土?
- 在家居士怎樣才能讓現在和將來的生活具足幸福安樂?
- 八正道是為人處世乃至成佛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 阿逸多菩薩是誰,是彌勒菩薩嗎?
- 佛教說的隨緣是什么意思?隨緣的含義
- 管好自己,但行好事,莫論他人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是什么意思?
- 神通有哪幾種?佛教六種神通的簡單介紹
- 求神不如求己,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 十八不共法是什么意思,指什么?
- 念經時犯困,打盹后又從頭開始念,該怎么辦?
- 人幫人,心靠心,人心是相互的
- 不用花錢的七種結緣方式
- 殺生、妄語、不敬,在家居士不可以做的三件事
- 佛教的四無畏指的是什么?
- 佛教的大慈大悲是什么意思?
- 面對親人的病,家里的經濟條件,心很亂,該怎么辦?
- 什么是信心不逆?
- 在床上哄孩子睡覺能唱彌陀圣號嗎?
- [佛學常識]什么是空想
- [佛經名句]惡自受罪,善自受福,亦各須熟,彼不相待的解釋
- [佛學常識]什么是般若?
- [佛學常識]什么是十力
- [佛學常識]虛空藏菩薩的形象如何
- [佛學常識]阿彌陀佛掌中蓮臺有何象征含義
- [佛學常識]什么是文字禪?
- [佛學常識]佛為阿那律說八大人覺的內容是什么
- [生活故事]根不隨塵,心不在境
- [星云大師]學佛一定要經過佛學院的教育嗎?
- [在家修行]佛說的這七種布施,不用花錢就能做到
- [佛與人生]人不要想太多,餓了就吃飯,困了就睡覺
- [放生起源]寺院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tǒng)上有什么根據?
- [白茶]什么是白茶,有哪些品種?
- [白茶]什么是白茶?白茶的簡單介紹
- [佛與人生]面對別人的批評,應該怎么做?
- [佛學常識]八關齋戒的解釋、戒相、功德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