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是得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
文鈔原文:
欲攝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若身在佛前,不敢起別種念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則妄想自漸漸消滅矣。即默念,也要聽。以心一起念,即有聲。自己的耳,聽自己心里的聲,仍然明明了了。楞嚴(yán)經(jīng)大勢至菩薩云,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注重在聽。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即舌根。聽,即耳根。心念,口念,耳聽,此三根一攝,眼也不會東張西望,鼻也不會聞別的氣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攝六根。都攝六根而念,自無污雜妄念,故名凈念。凈念,必須要常常相繼不斷,故名凈念相繼。能凈念相繼,久而久之,則得念佛三昧。此都攝六根,凈念相繼,為得三昧之第一妙法。故云,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即三昧之別名。如此念之,決有凈念常存,妄念全無之一日。(續(xù)編·卷上·復(fù)修凈師書·p346)
白話譯文:
要想攝住妄念,第一要心存恭敬,常常都好像是在佛前一樣,不敢起別的妄想。第二要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這樣,妄想自然漸漸消滅了。即使是默念,也要聽。因?yàn)樾囊黄鹉铑^,就有聲相。自己的耳朵聽自己心里的聲相,仍然能明明了了。楞嚴(yán)經(jīng)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注重在聽。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心就是意根。口就是舌根,聽就是耳根。心念、口念、耳朵聽,這三根一攝住,眼睛也不會東張西望,鼻子也不會聞別的氣味,身體也不會放逸懈怠,所以叫做都攝六根。都攝六根念佛,自然沒有污雜的妄念,所以叫凈念。凈念必須要常常相繼不斷,所以叫凈念相繼。能凈念相繼,久而久之,就會得到念佛三昧。這個都攝六根,凈念相繼,是得到念佛三昧的第一妙法。所以說,得三摩地,斯為第一。三摩地,是三昧的別名。這樣念下去,一定會有凈念常存,妄念全無的一天。
- 上一篇:人生世間,貴守本分
- 下一篇:戒殺放生吃素念佛普天人民同得解脫
- 印光大師: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印光大師:念佛發(fā)光屬于魔境
- 印光大師:居士是什么意思?居家修道之士
- 印光大師:教人念佛則往生品位很高
- 凈界法師:念佛是心力帶動佛力,還是佛力帶動心力?
- 理凈法師:念佛就能消業(yè)障還用誦其他經(jīng)、咒嗎?哪個法門好?
- 夢參法師:念佛念到什么程度能往生?看破放下
- 仁清法師:怎樣念佛號才得力?
- 印光大師:家長應(yīng)該如何教導(dǎo)孩子?
- 如瑞法師:老實(shí)念佛,重在一生堅(jiān)持不懈憶佛念佛
- 如瑞法師:印光大師是后世佛弟子學(xué)習(xí)的榜樣
- 仁德上人:為什么念佛的人多而往生的人少?
- 仁禪法師:念佛修行路上的兩大歧途
- 仁德上人:怎么樣才算是明明白白地念佛?
- 印光大師:念佛人靜坐時也必須念佛
- 凈界法師:念佛人為什么要把心帶回家?
- 凈界法師:下定決心要往生就不要拖
- 印光大師:念佛不能懇切的原因是什么?
- 昌臻法師:念佛應(yīng)該怎么念?念佛的秘訣與方法
- 印光大師:世出世間一切法,都不超出因果之外
- [印光大師]心凈就能往生凈土
- [烏龍茶]漳平水仙是什么茶,怎么制作出來的?
- [禪宗五家]萬松行秀是怎樣使曹洞宗宗風(fēng)大振的?
- [哲理故事]忍耐記心間,煩惱不沾邊
- [宗門故事]是法平等,惟政禪師的慈悲
- [佛與人生]追著別人的幸福跑,你永遠(yuǎn)不會幸福
- [佛學(xué)常識]法相宗緣何而來
- [其他漢傳法師]眾生的自性又叫佛性,具備不缺不少的了了常知
- [普洱茶]普洱茶的名字是怎么來的?普洱茶名的來歷
- [禪宗典藏]《指月錄》是怎樣一部禪門經(jīng)典?
- [佛經(jīng)故事]世上沒有單獨(dú)存在的東西
- [哲理故事]常釋懷,做人何必太較真
- [佛與人生]不要用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
- [佛學(xué)常識]什么是六相
- [其他漢傳法師]一計(jì)漂亮常知歌
- [紅茶]古樹紅茶的功效、作用與工藝
- [禪宗五家]臨濟(jì)宗在元代保持著怎樣的規(guī)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