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愛國宗教界人士研修班結業(yè)典禮上的發(fā)言

  在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愛國宗教界人士研修班結業(yè)典禮上的發(fā)言

  清遠法師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在這辭舊迎新、充滿希望的吉祥日子里,我們迎來了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愛國宗教界人士研修班圓滿結業(yè)的歡喜時刻。特別是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國家宗教事務局、教育部、中國人民大學的領導自始至終給予我們的關愛,讓我們倍感溫暖、深受鼓舞!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佛教界的十一位同學表達我們深深的敬意和感恩!感謝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的領導對我們的關心和愛護,使我們有機會來到我們向往已久的高等學府中國人民大學學習;感謝人大的領導為我們準備了這么好的條件,使我們靜下心來、安心學習;感謝人大的老師們?yōu)槲覀兪谡n解惑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感謝負責具體工作的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二局領導、人大哲學院領導和班長班委們;還要感謝負責后勤員工們的辛勤工作和周到服務。

  在我們即將離開人大時,心中有太多的不舍和感念,五大宗教的兄弟們在這里親切交流、用功讀書,人民大學“實事求是”的校訓經(jīng)常在我們心中閃現(xiàn),“國民楷模,社會棟梁”的目標定位始終激勵著我們奮發(fā)向上。校園里學兄學弟們朝氣蓬勃的青春形象感染著我們,這里一草一木透露的生機與和諧,都深深地印入我們的腦海,我們銘記著人大的人文精神、感受著這里寧靜和美麗,我們?yōu)樽约菏侨舜笕硕械津湴?我們也愿意用自己對祖國的奉獻讓母校為我們自豪。

  在人生的旅途中,四個月時間雖然短暫,但我們收獲良多,豐富了知識,增長了見識,開闊了視野,建立和加深了同學之間兄弟般的感情,增強了我們愛國愛教、立足和做好本職工作的信心和決心。通過學習法律知識,我們對依法治國、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有了更明晰的認識;學習管理學,增加了對團體和寺院管理的知識;學習哲學,使我們更加愛智慧;學習古漢語,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理解佛教經(jīng)典;學習中國近現(xiàn)代史,更加感受到?jīng)]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共產(chǎn)黨,就沒有當前民族團結、宗教和睦、社會進步、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大好局面;沒有共產(chǎn)黨,也就談不上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特別是系統(tǒng)地學習宗教學概論、宗教與當代社會的關系、各宗教歷史方面的知識,使我們更增強了中國宗教的整體認識及對當代中國佛教的歷史擔當意識,增強了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的緊迫感,增強了憂患意識、責任意識與大局意識。

  在學習期間,我們有幸與宗教界領導人一起在人民大會堂聆聽了賈慶林主席的重要講話;佛教界學員還聆聽了劉延東部長在中國佛學院建院五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的重要講話;聆聽了朱維群常務副部長、葉小文局長、方立天教授、樓宇烈教授的精彩演講,受益良多。同學們還一起到了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參學,到國家宗教事務局參觀座談。佛教界學員還訪問了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本部,利用休息時間參訪寺院、參加佛事活動,更增強了做好佛教工作的信心。我覺得,我們五大宗教的同仁們在一起學習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和諧美好的事情,宗教和睦在這里得到了最好的體現(xiàn),大家融洽相處,建立了深厚感情,我們更加懂得了互相尊重、彼此欣賞,更加明確了處理好宗教與宗教、宗教與社會其他方面和諧共處關系的重要性。特別意識到佛教界與學術界之間加強互動的重要性。

  借此機會,我謹向大家匯報幾點學習體會。

  一、佛教界應團結共事、繼續(xù)努力加強自身建設。我們是緊跟老一輩佛教界愛國愛教人士的足跡,在改革開放的新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僧人,愛國愛教的信念在我們的心中深深扎根,我們切身體會到教運隨著國運昌,佛教界每一點的發(fā)展和進步都與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如何繼承和發(fā)揚好佛教界愛國愛教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更好地發(fā)揮佛教團體的作用,是我們經(jīng)常關注和思考的課題。作為各級佛教團體的負責人,我們要做好佛教信眾的工作,發(fā)揮好橋梁紐帶作用,以服從和服務于國家建設發(fā)展的大局。團結共事是佛教界的開展工作的根本保障。中國佛教漢語系、藏語系和巴利語系團結在一起,佛教就有了新的和諧氣象。全世界需要和諧,中國佛教界需要和諧,我們要繼續(xù)緊密地團結在黨和政府的周圍,發(fā)揚佛教愛國愛教的優(yōu)良傳統(tǒng),與全國人民一道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的和諧社會。

  二、佛教教育關乎到佛教的前途命運和整體形象。大力加強愛國愛教僧才的培養(yǎng),是佛教自身建設的關鍵。培養(yǎng)造就政治上靠得住、宗教學識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的僧才隊伍,是黨和政府的要求,也是關系到新時期中國佛教命運和走向的頭等大事,是當前我國佛教事業(yè)建設與發(fā)展最緊迫、最重要的任務。12月21日,劉延東部長在中國佛學院成立五十周年慶祝大會上指出,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關心宗教院校的建設和宗教界人才的培養(yǎng),要把中青年教職人員的培養(yǎng)作為一項十分緊迫的戰(zhàn)略任務抓好。劉部長的講話對佛教界的人才培養(yǎng)工作是莫大的鞭策和鼓勵。我們應以此為契機,充分認識肩負的歷史使命,以中國佛學院為龍頭,堅持正確的辦學宗旨和辦學方向,不斷增強學僧的政治素質,努力加深學僧的佛學造詣,切實提高學僧的品德修養(yǎng),把佛學院建設成佛學人才培養(yǎng)基地、佛教理論研究基地和佛教文化交流基地。我們重視佛教教育工作,更應當加大教育基金的投入,不僅局限在寺院的硬件建設上,還要把各級佛學院建設成相當規(guī)模,以適應新時期培養(yǎng)佛教人才的需要。

  三、發(fā)揮佛教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是指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綱領性文件,也是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全國各民族佛教徒無不歡欣鼓舞,熱烈擁護。劉延東部長在首屆世界佛教論壇開幕致詞中指出:“佛教教義中蘊含著豐富的和諧思想和和平理念,佛教的慈悲、智慧、平等的觀念,與和諧、和平、和睦緊密相聯(lián)。在歷史的長河中,佛教為世界和平、人類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边@一言簡意賅的表述,是對佛教歷史作用的充分肯定,也是對佛教界發(fā)揮積極的力量,建設和諧佛教,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的殷切期望。

  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發(fā)揮佛教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這是社會的期許,也是我們廣大佛教徒的愿望,同時對佛教團體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應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把思想和行動統(tǒng)一到中央的決策和部署上來,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在人間佛教思想建設、人才培養(yǎng)、內部管理等方面下大力氣。人間佛教思想就是講內心平和、自利利他,從佛教“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的生命觀,“緣起性空,如實觀照”的認識論,“無我利他,普度眾生”的人生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道德觀,“一切眾生,悉皆平等”的平等觀,“不為自己求安樂,但愿眾生得離苦”的奉獻精神,都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珍貴精神資源。具體說來,佛教界應充分發(fā)揮以下社會功能:以奉獻意識、制欲意識、寬容意識組成的人間佛教社會表率功能;以佛教的倫理道德思想來凈化社會人心的獨特功能;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為核心的慈善濟世功能;以促進和維護世界和平為原則的民間外交功能;以惜福節(jié)儉、珍視能源為內容的的環(huán)境保護功能等。以求達到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眾生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

  古人云:“學海無涯、學無止境”,“學而后知不足”,佛教講“法門無量誓愿學”,“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我們愿將這次研修班的結業(yè)當作我們學修生涯中又一個新的起點,繼續(xù)加強學習,調節(jié)好個人宗教信仰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之間的圓融和諧,努力成為推動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主力軍,成為社會主義時期佛教健康發(fā)展的強有力的促進者,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智慧和力量。

  最后,衷心祝愿我們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社會更加和諧、人民安居樂業(yè)!祝福座上的各位領導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祝愿中國人民大學的人文精神在全球大放光芒!祝老師和同學們新年愉快、平安喜樂、如意吉祥!謝謝!

精彩推薦